台灣的珊瑚種類及生長地點

圖一:台灣主要珊瑚礁分佈地帶。

雖然全世界只有大約0.3%的海域屬於珊瑚礁,但其生態系卻是整個海洋中生產力最高且生物量最豐富的海域(25%)。除了生態上的優點,珊瑚礁群不但提供沿岸居民的生計所需,甚至有時侯直接撐起了ㄧ個國家的觀光業(e.g. 太平洋島國)。此外,珊瑚礁的存在也能防止海岸因侵蝕而倒退或沿岸地區因劇烈氣候而淹沒,是扮演讓海岸線穩定的重要角色。

台灣珊瑚礁生長地點

台灣珊瑚礁分布在離島的有: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群島、東沙、南沙;分布在本島的有:恆春半島、東北角、東部海岸的三仙台等地。台灣珊瑚礁主要分布在離島以及本島東南部,這是因為台灣島西北部有太多通往海口的河流,這些河流經過長年的沖刷侵蝕會造成河流的下流(也就是出海口)出現太多泥沙淤積。而這些泥沙淤積會造成毀水混濁,故不適合珊瑚礁居住。反之,東部以及離島的清澈海域才是台灣海域有珊瑚礁的地方。

珊瑚分佈受到氣候與洋流的影響,我國珊瑚分佈大約可分兩群,非造礁珊瑚群聚和熱帶珊瑚礁。非造礁珊瑚群聚主要分佈於北台灣、澎湖內海及澎湖北海的岩岸,這些珊瑚群因居住在冬天時水溫會過低的地方,因此不會變成珊瑚礁;而在台灣南部、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東沙島、南沙太平島等溫度較適合珊瑚生長的地區,珊瑚的成長狀況較佳因此會形成熱帶珊瑚礁。

台灣珊瑚礁種類

東北部海岸

東北部海域雖然有黑潮流經,但因緯度高於珊瑚礁普遍生長的環境且冬季東北季風吹拂,所以這邊不太會出現珊瑚礁,只會出現零星零星的珊瑚群聚。然而,在這個區域,還是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珊瑚:萼柱珊瑚、福氏管星珊瑚、結節表孔珊瑚、墨綠管星珊瑚、黍軸孔珊瑚。

其中,萼柱珊瑚是在全球16,000種珊瑚中最常見的,也是科學家們想研究珊瑚生理的最佳對象。其幼蟲常常會附著在漂流物上旅行數百公里到異地遍地開花,因此讓牠們廣泛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紅海、波斯灣等海域。

圖二:東北部海岸珊瑚群聚

東部海岸

東部海岸有黑潮流經因此溫暖清澈,然而,在清水斷崖與其他高低差甚大的地形出現的海岸不太會有發育良好的珊瑚礁,這是因為當東北季風帶來的強風巨浪用力打在斷崖斷面上時,會使海水激烈晃動,而該晃動或使得珊瑚礁成長的破壞作用大於構造作用,因此該地區也較難產生珊瑚礁或適合其他海岸生物居住。換句話說,只在地形有保護(海浪較小)的海岬處有一些較多的珊瑚礁分布(中部的石梯坪和三仙台)附近才有較完整的珊瑚裙礁;其他地區如杉原、小野柳也有珊瑚礁分布。本區的常見珊瑚有軸孔珊瑚、微孔珊瑚、細枝鹿角珊瑚、尖枝列孔珊瑚、萼柱珊瑚。

圖二:腦紋珊瑚

恆春半島

恆春半島在墾丁森林遊樂區、關山、大坪頂及鵝鑾鼻等地有一些高位珊瑚礁,這些珊瑚礁因為地殼上升已經離開海面,估計在兩百萬年前開始形成。而這些高位珊瑚礁石灰岩因受到酸性雨水(註:溫室氣體的增加與酸雨的酸度也有關係)的侵蝕,形成許多洞穴和鐘乳石等喀斯特地形。 而至於其他低位的珊瑚礁(於海裡),是比較晚才形成的珊瑚礁,與現在海裡的裙狀珊瑚礁連成一片。

恆春半島的石珊瑚約有兩百五十種,是台灣地區珊瑚多樣性最多的地方。常見的如軸孔珊瑚、表孔珊瑚、鹿角珊瑚、萼柱珊瑚、尖枝列孔珊瑚。

圖三:恆春裙礁地形。

綠島

綠島海域可以說是台灣珊瑚礁生長最好的地方。綠島位於熱帶海域且流經的黑潮能夠帶來穩定的溫暖水流;且綠島是離島,因此水質清澈溫暖,少有陸地上沖刷下來的泥沙。此外,由於季風、海流及特殊的海底地形,綠島旁邊的海域含有很多的營養素,使得綠島附近的海洋生物資源相當豐富。因此,雖然綠島海域的珊瑚種類比恆春半島少,但是珊瑚礁的發育卻比較良好。


蘭嶼

蘭嶼與綠島的條件相近,也非常適合珊瑚礁發育。蘭嶼的海岸線大部分都是像恆春半島那樣的連續性裙狀珊瑚礁。此處珊瑚種類比恆春半島少,其中常見的種類包括軸孔珊瑚、疣鹿角珊瑚、尖枝列孔珊瑚、微孔珊瑚、菊珊瑚。

圖四:蘭嶼裙礁地形。

小琉球

小琉球本身就是ㄧ個珊瑚礁島,條件也是非常的適合珊瑚礁成長(溫暖黑潮+沒有泥沙+海水清澈)。沿海有九成是屬於裙狀珊瑚礁海岸,其餘為沙灘。小琉球的珊瑚礁約在一萬年前形成,且小琉球的海岸多為珊瑚礁平台,與恆春、蘭嶼和綠島所常見的隆起珊瑚礁海岸不同。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為火山島為。外圍的海岸因條件良好(溫暖+沒有泥沙+海水清澈)形成了大片的裙狀珊瑚礁,澎湖的珊瑚礁面積是最大的,它遠遠超越了台灣其它地方珊瑚礁面積的總和。然而,雖然澎湖珊瑚礁面積是台灣之最,因為該地冬季海水水溫低於正常珊瑚生長的環境,只有ㄧ些可以耐冷的珊瑚可以存活,所以這邊的珊瑚礁種類並沒有離島與本島南部那麼多。常見的種類有軸孔珊瑚、微孔珊瑚、管孔珊瑚、角星珊瑚、菊珊瑚、角菊珊瑚、腦紋珊瑚等。

圖五:澎湖群島的白化珊瑚。